【黄石日报】奏响新时代校地协同共鸣曲 ——引领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的“黄石经验”

新闻来源:黄石日报发布时间:2024-06-03浏览次数:83


2020年6月,湖北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四棵中学)揭牌成立。

2020年9月9日,黄石市人民政府和湖北师范大学联合创立的全省首个“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正式成立。

2021年3月24日,湖北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在湖北师范大学召开。

2023年11月17日,湖北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活动中,专门举行了基础教育名校长论坛。

核心提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湖北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首创“黄石市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协同打造“黄石市-湖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共同体,探索推动地方政府、师范大学、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共育教师队伍,为地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师资保障。

既是成果,更有期待。作为省级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先行者,黄石从共商到共识,从探索到实践,从起跑到加速,为全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探路并交出高分答卷。

观念创新、课程开发、教学研究、协同共育、基地建设、教师研训等一大批优秀成果正在教育领域转化应用。

既是共建,更是共享。以创建黄石实验区为抓手,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人才成长对接、培养培训一体、教育教研融通,黄石实现了师范大学和地方教育高质量发展双惠双赢。

促进了课堂质量、教研质量、管理质量、评价质量大提升,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满足了学生多元发展、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座城市创建实验区、打造教师教育共同体的鲜明特质,往往透过一两件小事,就能洞悉一二。

近日,黄石实验区运行主体之一,湖北师范大学在附属中学(黄石一中)举行九大高考学科的“教研开放日”活动。

这是探索学科建设、实施名师工程的一次尝试。来自市教科院、黄石名师、黄石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基地校的代表见证这个日子。

推进“教育教学提质、教育生态优化”等六大行动,推动“教联体扩面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十项重点工作。春尽夏来,诸物皆满时节。致力将“实验区”“共同体”等教育“金字招牌”转化为教育“发展王牌”,黄石正步履铿锵,阔步前行!

首创“实验区”——破解教师队伍建设难题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历史总在特殊时刻,标注下跋涉者笃行不怠的足迹。

我们将时钟倒回至2020年9月9日。这一天,也是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前夕。黄石青山湖畔,湖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湖师大)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握手、祝贺、签约……黄石市举行第三十六届教师节表彰暨“湖北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启动式。

市政府主导、湖师大-市教育局双主体,大中小学协同……

这是湖北省首个校地共建的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以下简称:黄石实验区),也是市域推动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重大举措。

教育兴则城市兴。在奔流不息的岁月长河里,黄石这座“钢的城”跟许多同类型城市一样,一直在啃着“基础教育资源不足”这块“硬骨头”。

覆盆山麓,青山湖畔,坐落着湖北省高等师范教育的领头雁、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

这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师范院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20多万名毕业生,为全省重点中学输送了40%的骨干教师。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5年前,湖师大迈出校门,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共建湖北师范大学乡村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开启了校地共建的先河,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势之所至,水到渠成,城市与高校需要双向奔赴。在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黄石紧扣党和国家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趋势,在全省率先探路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出台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签订合作协议……黄石实验区构建以湖师大-市教育局为双主体、多方参与、开放灵活的创建体系,探索“地方政府、师范大学、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培训教师的新机制,合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谋篇布局,考验的是前瞻眼光。解题破局,关键在于创新引领。

设站点、建基地、定向培、提学历、抓落实……推动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共建共享,黄石实验区创建起跑起势,奔腾激越。

以黄石名师驻湖北师范大学工作站为例,实验区遴选出35位黄石名师驻站,承担师范生课程教学论教学、专业课程讲座、课题研究和本科生论文指导,形成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双向交流、同育共建新机制。

再以湖北师范大学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暨基础教育创新型人才实践拓展基地为例,实验区遴选21所中小学作为湖师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采取高校与中小学优秀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在师德养成、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教育调查等方面全方位指导。

三年来的砥砺奋进、三年来的风雨兼程。从协同创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到打造教师教育共同体,再到探索推动地方政府、师范大学、中小学校多方协同共育教师队伍,黄石实验区明晰了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孵化出教师教育改革的新成果,为全省打造教师教育共同体提供了鲜活经验。

一串串鲜活跃动的数字,一个个熠熠生辉的荣誉,折射出新时代发展的蓬勃伟力,也见证了黄石实验区砥砺前行的非凡历程。

——3年多来,实验区累计为黄石市培训中小学教师1200余人。高校教师基层工作站由5个扩展为7个,17 个实践锻炼合作项目成功立项并顺利实施。50项实验区课题进入中期检查阶段。

——2021年3月24日,在湖北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领导对黄石实验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这年12月30日,湖北省正式启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黄石实验区的作为得到认可,成为全省首批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

——2023年9月,湖北省系统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布局建设十大“教师教育共同体”,“黄石市—湖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共同体凭借教师发展新体系、教育管理新模式列入首批名单。

校地协同建——破解基础教育瓶颈难题

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肩负国民素质提升重任,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业界学界有普遍观点认为,教育服务水平决定基础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应主动将自身发展“小逻辑”服务服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

作为湖北省高等师范教育的引领者,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湖师大肩负着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新使命。

躬身入局,扬鞭奋蹄。湖师大在创建黄石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协同打造教师教育共同体中,积极探索“校地共建附属学校、助力薄弱学校改造”的新模式,展现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五峰县),地处鄂西南边陲,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4月退出贫困县序列——作者注)。

几年前,湖师大走进大山,与五峰县深度合作,共建湖北师范大学乡村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高校定向培养生源基地等。

校地合作,长远谋划,试点乡村教育振兴——将五峰县原渔洋关镇小学和渔洋关镇中学分别挂牌更名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小学”和“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中学”。

在附属学校建设提升过程中,湖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承担了指导任务,成立管理办公室,实施“高端引领”“高质投入”“高位嫁接”“高点发展”,通过诊断评估、三课推进、研修成长、县管校聘改革等系列举措,成效显著。

不到三年时间,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小学成为全国德育示范案例,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中学一举突破了建县以来有学生考入华师一附中的记录。两所学校整体迈入宜昌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第一方阵。

方向正确,方能行稳致远。乡村教育振兴“五峰模式”荣获湖北省优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也为黄石创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推进校地合作共建提供了样本。

在黄石实验区,湖师大与地方协作共建,先后建成了附属四棵中学、附属黄石一中和附属磁湖中学。

湖师大向附属中学师生开放校园、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馆、实践基地、网络平台等公共资源;向附属中学提供体制机制、科研师资力量支撑。

各附属中学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培育优势学科,初步形成各自的教研特色、课程特色、学科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师大支持下,附属黄石一中面向全国特聘校长和学科带头人,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耕耘是收获的开始,努力是成功的序曲。各附属学校实现了办学质量和办学生态的逆转。附属黄石一中获市委、市政府集体记功奖励和“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附属四棵中学连续三年省重点高中录取线进入全市第一梯队,附属磁湖中学获湖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校地共建的效应和影响力日渐显现。2023年6月,湖师大学校地共建版图延伸至新疆阿拉山口。阿拉山口市中学成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阿拉山口市中学,12月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改革示范校。

眺望前方,山河远阔,新的征程始于脚下。眼下,湖师大正与贵州毕节等地谋划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湖师大“校地共建”品牌定会越擦越亮,黄石实验区经验定能从全省走向全国。

校地同发力——破解师范教育封闭难题

师者学高,范者德厚。师范大学是教师的摇篮,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源头,是教师教育振兴的主体力量。

在湖北教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湖师不培养高考状元,但培养高考状元的老师和班主任”。

50年来,始终坚持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毫不动摇。

目前,湖师大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7个是师范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全部师范专业,11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作为创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主体之一,近年来,湖师大积极探索和实践更加科学、有效的师范生培养模式,促成师范生卓越成长。

在湖师大数学与统计学院(以下简称:湖师大数统学院),有一个叫“学习帮”团队。这个团队由部分专业课老师和部分专业成绩好的学生组成。他们要做的事,是给成绩跟不上的大一学生进行“课后辅导”,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专业课程学习。

杨雅斯,22级2204班的数学专业师范生,因专业课成绩比较突出,受邀加入团队。因为读大一时,就得到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帮助,杨雅斯觉得辅导辅导学弟学妹也是应该的。在这个辅导过程中,杨雅斯认为自己给人“讲课”,既能提升专业课成绩,又能够锻炼锻炼自己,还可以加深了对“教师”职业、对“讲台”岗位的认识。

这样一个团队,是湖师大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一朵浪花。作为湖师大老牌学院,近年来,该学院通过实施“灯塔计划”,建成“学术创新”“教师技能”“信息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4个导师工作室,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公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

通过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完善“U-G-S”协同育人机制,采取“双证+双专业+双导师”复合培养模式和实施“4321”课外实践训练方案,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师范技能训练与科研能力提升相结合,不断完善数学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体系。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5年来,湖师大数统学院学生在全国教师技能、微课、创课比赛中获国家奖42项。在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342项。先后有26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批国家级、省级项目。

窥一斑而知全豹。湖师大数统学院的“进步表现”,彰显了湖师“师范”教育坚守办学本位和教育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3年间,湖师大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推出“学历提升计划”,累计培养出本科学历教师200多人、教育硕士150人。

——3年间,湖师大主导的一大批教研成果广泛应用于黄石实验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

湖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完成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务20讲》,收看收听40多万人次。《小学教师智能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与开发培训》等项目正在推广应用。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让师范生“学起来”“动起来”“卓越发展起来”,真正实现师范教育的全面性、实践性、开放性。

举办“凤凰山教育论坛”,定期邀请省内外教师教育界、基础教育界名师名校长做专题报告。

与黄石市教育局合作,共同组建师范生“勤敏训练营达成班”,为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们提供更加深入和实践化的培养培训。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强化师范生在教育情怀、教学能力、师德浸润和综合发展等方面的训练。

组织中小学校长、教师参与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论文指导工作,推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有机衔接。

有数据显示,湖师大在校师范生连续三届获全国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连续9年获湖北省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近两年湖师大师范生就业率95%以上。

“有理论基础,也有很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这是黄石市沈家营小学校长张莉对湖师大师范生的评价。

近年来,黄石实验区遴选55所(个)中小学校、行业平台作为师范生实习实训基地,每年可调剂1000余名师范生到“基地校”实习、见习、顶岗置换、观摩教学和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等。

一座开放的城,必定前途无量;一群联动的人,必定力量勃发。

为基础教育提供优良的师资保障,培育出更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黄石,其时已至;湖师,其兴可待!(记者 梁坚义 方晚霞 通讯员 胡天佑 徐小林)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037775?d=134d893&channel=weixin





站内搜索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