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自立自强 勇于担当——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感人事迹(一)

新闻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发布时间:2022-05-06浏览次数:1236


编者按:面对生活的困境,他们积极乐观、自立自强、勇于拼搏,受到资助,他们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中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本期“身边的榜样”将推出3位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的感人事迹进行报道,以期激励广大学生励志力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经管法学院李处:学经邦济世之识,做大国栋梁之才

李处出生在湖北恩施利川一个偏僻而美丽的小山村,是个地地道道的土家汉子。他的父亲,在他很小时就因病离开了,对于父亲的记忆,只能靠他儿时的回忆才能想起,甚至,连一张照片也没能留下;他的母亲,一位朴实而坚强的农家妇女,独自抚养他和他哥哥长大。从春到夏,无论秋冬,在那漫长而艰辛的岁月里,他也慢慢学会了坚韧、勇敢与自强。

天有不测风云,世事总是难料。李处高三那年,在外务工的母亲突遭意外,母亲的手严重受伤,再也不能做但却又是仅能做的粗重工作,还要负担高额的治疗费用。一时间,他感受到天塌下来穷途末路的绝望。当收到湖北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甚至没勇气拆开,害怕这一纸通知书压垮本就不堪重负的家。母亲的鼓励给了他勇气,他小心翼翼的打开信封,通知书内夹着的国家资助政策的折页,让他重新有了仰望星空的力量。“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泪目中他倍感党的温暖与关怀,也让他重拾了读书求学的梦想。

满怀感恩之情和无限憧憬,李处来到了美丽的湖北师范大学。“诚毅勤敏”的湖师校训深深刻进他的骨子里,他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每一天。每天沐浴在温暖与幸福中的他,无限感恩这一切,更希望自己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于是,进校他就担任了学生干部,从大一担任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到现在担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他始终牢记为同学服务的初心使命,先后带领班级获得“五四红旗团支部”“五四活力团支部”和“十佳班集体”等集体荣誉;个人也获得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 “优秀学生干部” “十佳班长”及黄石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在校期间,李处热爱科研,打磨专业,积极申报本科生科研项目并顺利立项结项;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在全国大学生第十一届“三创赛”中斩获佳绩;直面社会,积极实践,先后参加“探索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地方扶贫新出路”等近10项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的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经历,提升了他的综合能力素养,也为他践行感恩、奋发图强积蓄了力量。

在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下,20216月李处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并于7月参加湖北省第八期“青马工程”培训班。系统的理论学习,让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深入的社会实践,让他明白了“为人民服务”誓言的字字千钧,他在湖北省应城市黄滩镇实践期间,正值疫情再次爆发期,作为当地党委书记的“小跟班”,组织参与核酸检测模拟演练,在返乡卡口进行信息登记,对返乡人员进行信息摸排,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通过实践,也让他听到了发自内心的梦想之声,他是一名从大山走出来的孩子,他要回归大山,回报党的恩情,做一名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新时代青年!

身负青囊,剑指远方,囊中二物:责任、担当;远方四字:复兴、富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承担的重任,也定是吾辈之理想。李处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教育科学学院向妮:擦亮青春的奋斗底色

凭着对教师职业的满腔热爱和深厚情怀,202112月,向妮同学走进了湖北电视台的演播厅,参加了全省模拟求职大赛总决赛。从初赛到复赛再到决赛,她以一名教师应聘者的身份,代表学校乃至黄石市,一路过关斩将,在全省6万多名参赛的高校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省第七名的好成绩。这个成绩的取得,是对她多年来坚守教师职业理想的最好肯定。

向妮出生在湖北恩施一个贫困的家庭,是党的资助政策让她从一个山村女孩成长为了前景光明的大学生。求学路上的她,遇到了很多可敬可亲的老师。她说,正是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和亲切关怀成就了她,也在她心中埋下了将来要当一名人民教师的种子。

为了实现教师梦想,向妮一直在奋斗。自大学期间担任班长以来,忙碌便成为了她生活的主旋律。教室、自习室、食堂、宿舍,每天四点一线,忙碌且充实着。入校以来,她严于律己,努力上进,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突出,多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班长、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最让她自豪的是,现在的她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了!

教师梦想给予向妮无穷的动力,而追求梦想的过程又让她更加坚定了从教的决心。为了提高教师职业能力,每年她都积极参与各类支教活动。2019年暑假,向妮随支教团队到湖北省仙桃市张沟镇为贫困留守家庭的孩子提供爱心授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一对一帮扶;2020年,疫情期间,她通过互联网公益支教的形式,为河南省濮阳县徐镇平安希望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带去了“云课堂”,累计提供16个课时的“在线课程”;2020年至2021年期间,她参加了湖北省荆楚卓越教师培训项目,到各地乡村小学进行学习,为期一年的乡村学习,更让她体会到教师的不易。那一年,向妮当上了五年级四班的语文教师,她说:“忘不了初次当语文老师时自己的手忙脚乱;忘不了第一次带着全体学生宣誓;忘不了第一次在全体师生面前主持周一晨会、第一次训练班级合唱的激动;也忘不了在班级管理中,对个别害羞内敛不自信学生的鼓励,最终使他们昂首挺胸地活跃在校园里。”正是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成就了现在的她!直到现在她依旧清晰记得,离开学校的那天,孩子们天还没亮就守在门口,哭着问她:“老师,你还会回来吗?”正当她犹豫不决时,有个小男孩突然从兜里掏出一颗纽扣,他说:“老师,自从你来了,我觉得念书真好,我也要念到大学去,纽扣为证!”那一刻,她才真正领悟到大山里的孩子们有多需要他们,才真正感受到基层教育事业一直都需要他们这些年轻人去扎根去奉献。大学四年的她,3次支教,跨越3个省,经历近100个日夜。她说:“如果不去支教,我可能无法体会,一封封温暖的信件、一份份用心的礼物、一张张童真的笑脸带给我的幸福和感动。”

现在的向妮即将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她说:“我将以高昂的热情将所学的知识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奋斗是青春最鲜明的底色!让我们一起用奋斗书写青春、用奋斗点亮人生,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城市与环境学院乐晓英:让青春之花在奋斗中绽放

走出大山”——儿时的梦想

她叫乐晓英,来自恩施群山中一个叫做大山村的地方。村子里大部分人家靠着种植烟叶维持生计,从她记事起,她的每一个暑假都是凌晨五点起床,顶着烈日去地里采摘成千上万匹烟叶,踩着板凳晾四五十斤重的烟杆,和着汗水吃每一顿饭,从白露未晞到月上中天,日复一日地奔忙于炽热的捆烟房。即便是这样,全家人辛苦劳作一整年,收成好的时候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从村子到县城的中学有一百多公里,每周日凌晨五点半,乐晓英便站上了村子里唯一一趟驶向县城的班车。半路拦下的班车,经常没有座位,她背着沉重的书包,一边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一边在拥挤摇晃的车厢内站着看书,就这样,她站了整整六年!一路走来,有许多一起上学的孩子放弃了求学之路,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她深知唯有知识可以带她走出大山,唯有知识可以改变她的命运!

改变命运”——青春的强音

2019年的夏天,乐晓英成为了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她拖着行李独自一人从大山村来到了湖北师范大学。本以为走出了大山村前路便一片光明,但她很快发现,要想达到更高的山峰时,唯有跨过人生中这一座又一座的大山。高中化学基础并不好的她,遇到了环境工程专业必学的五大化学!她曾经想过转专业,想过放弃,但回想起中学时边捆烟边背单词的日子,便觉得没有什么山是她跨不过去的,她一定能学好化学!从无机化学到有机化学,从分析化学到环境化学,从看不懂书、做不来题到追着室友连环发问......背三遍记不住,那她就背六遍七遍,甚至十遍,直到完全记住。疫情期间在家上课没有书,乐晓英便在课后把每一页PPT都整整齐齐的抄下来,抱着几百页的笔记背,煮饭的时候背,洗碗的时候背,扫地的时候背,她也记不清背了多少遍,只记得,最后,她的五门化学全优!

在湖北师范大学的三年,乐晓英不断的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学习成绩保持班级前列,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活动,获得“战疫优秀志愿者”“优秀资助宣传大使”等荣誉称号。有学弟学妹问她:“学姐,你每天那么忙,累不累呀”?她也不知道累不累,想到曾经拼尽全力想读大学的自己,想到每天辛苦劳作的父母,想到那么多帮助过她的老师和同学,她就一刻也不敢停下。

回馈社会”——奋斗的目标

乐晓英说她很幸运,在她为学费担心时,是助学贷款给了她希望;在她为生活费发愁时,是国家励志奖学金给了她鼓励。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励志奖学金等一系列政策、一笔笔资助,为她解决了实际困难,为她这样的寒门大学生插上了梦想的翅膀,让她有更多时间去提升自我,去帮助别人。乐晓英很感谢国家给予了她资助以减轻学费的压力,感谢湖师给予了她舞台去成长、去绽放,感谢所有帮助过她的人。她将始终怀着感恩之心,用奋斗点亮人生,用奉献回馈社会,用自己的努力去帮助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大山。




站内搜索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