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坝、整棚、施肥……2月25日,阳新浮屠镇张畈村叶子恕组田畈间,一派“人欢机鸣”闹春耕的繁忙景象。
58岁的村民叶作贵,走进温暖的蔬菜大棚,提起满满的一桶颗粒肥料,熟练地向土地挥洒下去。
由于地势低洼、十年九淹,这片135亩的土地被村民闲置了多年。去年,在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王友如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建起了农耕产业园。
让闲置的土地焕发生机,将水灵灵的蔬菜送进高校食堂,把光秃秃的墙体变成色彩斑斓的彩绘墙……近年来,定点帮扶张畈村的湖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高校知识、技术、人才等优势,以“一个教授带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帮扶一个项目”模式,为赋能乡村振兴注入“高校力量”。
产业发展显身手
虎年新春,罕见大雪突至。
初六一大早,张畈村党总支书记汪华雁深一脚浅一脚,赶往村里的农耕产业园。幸亏,之前村里听从了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涂俊铭、教授王友如的提议,采用了钢塑大棚,一场大雪下来,84个大棚仅仅压倒了3个。
从流转土地到测量土壤,从制订规划到改建设施……雪去春来,如今,王友如教授团队筹集125万元建起的农耕产业园,呈现出勃勃生机。
2017年,湖北师范大学驻点帮扶张畈村。几年来,湖北师范大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赋能张畈村在全县率先脱贫出列。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湖北师范大学被确立为省定帮扶张畈村。
将项目引进课堂,让师生走向田野。湖北师范大学党委高位推进,全面动员,出台了五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一个教授带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帮扶一个项目”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动员大学各学院教授组建团队,利用自身优势,进村入户开展有效帮扶。”湖北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队长郭在军介绍。
于是,美术学院谢欧教授团队、历史学院张泰山教授团队、财务处周黎明教授团队等一批教授团队组建而成。
近年来,湖北师范大学帮助张畈村先后创建了5处杂柑、食用菌、稻虾混养等特色种植、养殖基地,盘活了村里的拖把厂。
乡村治理添活力
去年暑期,由阳新浮屠镇团委、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的“希望家园”培训班在张畈小学开班。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前教授团队组织24名青年大学生,组成“小葵花”暑期社会实践队进村开展志愿服务。
这些志愿服务内容涵盖心理健康、安全自护、爱眼护眼、励志教育、课业辅导、文体活动等方面,既丰富了留守儿童的假期文化生活,又为外出工作的家长分了忧解了愁。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在乡村社会治理方面,湖北师范大学主动探索、妙招频出,充分激活村庄自治活力,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捐资建设党员活动中心,湖北师范大学领导多次前往张畈村,为党员群众讲党课、讲政策、办实事,扎实推进基层支部建设。
学校各教授团队发挥优势,与基层党组织联学联建。组织部李洁教授团队、马克思主义学院周青山教授团队以党建为引领,与浮屠镇党委、张畈村党总支开展联学联建。
体育学院教授团队帮助张畈小学完善体育设施、丰富体育活动,还为4个村民小组安装体育器材。
音乐学院教授团队连续6年组织教职员工、社会力量到村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排练舞蹈,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
陈向军教授团队在平安乡村建设上展示作为;石旭东教授团队开展“智慧张畈”项目建设;文学院李志平教授团队大力培养村级电商能手。
驻村工作队协助匹配无缝对接,张畈村两委干部干事劲头足冲劲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迸发出新活力。
村庄建设有亮点
2月25日,阳光正好。张畈村文化礼堂外,“乡村振兴、幸福张畈”的巨幅墙体彩绘大气磅礴、引人注目。
这幅被称为“阳新第一画”的巨幅墙体彩绘由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谢欧教授团队于去年底绘制而成。“这幅艺术作品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灵感是受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启发,总共设计了四五次方案,最终交由村里理事会讨论通过。”谢欧说。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将更多“艺术色彩”融入山村田间,让新农村变得更美、更有艺术感,是湖北师范大学投身乡村振兴的亮点。
美育下基层,谢欧教授团队精心策划、进村进校,让乡村孩子们在美术、书法、手工等艺术课程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放飞心灵、启迪梦想。
红色文化强精气,张泰山教授团队筹集项目资金50多万元,启动红色广场项目建设。
村庄美化树新风,统战部丁桂兰教授团队领衔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进入尾声,后勤集团郑珂教授团队牵头的村庄绿化美化工作全面启动……
目前,湖北师范大学对口帮扶张畈村的项目有28项。郭在军说,这些校地合作项目正在整合资源、申报立项、抓紧对接。
“我们将发挥高校软实力,特别是在派遣教授博士团领衔科技项目上推进发展,完成好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湖北师范大学校长李宏说。
报道链接:https://www.cnepaper.com/hsrbs/h5/html5/2022-03/01/content_112264_14545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