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级钱平《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单位/地点: 时间:2022-05-17 浏览量:1710

16级钱平《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238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本课与第三课盛唐气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经济的繁荣为唐代中外文化的交流奠定了基础。本课立足于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上,学生通过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探讨,了解文化具有包容性和传播性。

结合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唐朝时对外交往的情况;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环节,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及问题目标教学法让学生对本课进行系统的把握

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希望通过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意志品质;通过对唐朝文化影响力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只有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理解本课难点,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因为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课文中对唐朝对外文化交往的史实呈现较为清晰,但对于唐朝对外文化交往活跃产生的原因未作过多阐述,需要教师通过讲授帮助学生理解。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但学习方法较为单一,对《西游记》的故事了解较多,往往将唐僧与玄奘混为一谈。他们受网络中“哈日”、“精日”的负面影响,不能正确理解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加之七年级学生学习历史时间不长,缺乏对历史的系统认知,难免对本课相关内容存在某些误解,所以在教学中有一定的难度。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们前进。” 我将采用教师讲授、启发思考和反馈测评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研读、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知识构建的主体。

下面我进行教学过程的讲解

我将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

导入语:这是我去年在日本旅游时在拓殖大学拍摄的校园指示牌,相信同学们可以从中看到要求学生禁止“并列步行”、“大声谈笑”,走路中看手机,走路吸烟。而右边图片中绝大部分字我们都认识,这是因为日本的文字受中国的影响,在唐朝时,他们仿照中国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除了文字,日本还从唐朝学习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设计意图:采用图片的方式导入,让学生直观了解,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首先我会出示《唐朝中外交往图》引导学生提取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信息,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东到日本、新罗,向西通过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扶菻,即东罗马帝国,经海路可以到达天竺,伊朗及大食地区。(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图文信息提取能力,同时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作铺垫)

我将本课分为两个板块,首先学习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遣唐使具有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素质高等特点,而“常须达”也表现出唐朝时期日本渴望与唐朝交流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

在讲述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时,通过展示关于文字,货币,服饰,传统节日及建筑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而对于要重点鉴真东渡部分,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鉴真东渡”的时间,过程,目的及贡献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归纳信息的能力,出示郭沫若对鉴真的评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鉴真东渡的贡献。

进入第二板块唐朝与天竺的交往,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书本的相关内容,归纳玄奘西行的背景、概况及贡献。之后出示《西游记》剧照唐僧及玄奘负笈图,明确影视剧及演义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之间存在差距,要体会传说故事和历史史实的区别。接下来深入了解历史上的玄奘是如何到达天竺的,出示玄奘西行路线图,讲述玄奘西行路上的不易。

在此我将设置一个小组讨论环节,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异同点,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好的巩固。

最后我设置了一个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直观了解本课所学内容及重点,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同时有利于教师课堂小结。

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当堂检测,以往的方法是将题目呈现出现,让学生根据难易程度进行选择,弊端是遇到简单的题目大家都积极举手,让老师有幸福的烦恼,如果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无人回答,我以九宫格随机选题的方式呈现,题目的难易程度具有不确定性,鼓励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如学生选择数字一,则链接一则选择题,作答后返回继续选题,若选择数字5,则是一个课后探究题,因为有一定难度,我将本题作为课后作业。这样的方式具有不确定性及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答题热情,更好的完成对本课知识的巩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